綠色一定環保?

什麼顏色最能反映環保?綠色貼近自然,肯定大熱跑出;如果還有助銷售,更加無得輸。
 
韓國大賣的燒酒玻璃瓶,過去都是透明的。九十年代有商號破天荒改用綠色樽身,以大自然的清新形象,成功搶佔市場,其他競爭對手也跟着顏色走,紛紛轉用綠色,成為「顏色銷售」的成功案例。燒酒跟環保如何扯上關係,我始終搞不透,但南韓燒酒樽回收率據說高達九成,肯定是美事。
然而,對膠樽回收再造業者來說,綠色等顏色瓶子卻並非好貨色。看過英國的廢塑料報告,指有顏色的膠樽回收價值,只及透明瓶子的三分之一,價錢差上一大截。原因不難理解,要製造不同顏色的產品,在透明再生塑料添加相應色彩便成,但要用已有顏色的回收料生產出其他色系的製品,便難了。這好比白變黑易、黑轉白難的道理。
 
比綠色更不受歡迎者,要數黑色的塑料包裝,甚至有problematic plastic的惡名。在超市,裝肉載魚盛水果的預先包裝,愈來愈多換上黑裝,便利店的微波爐食物托盤也一樣。這些塑料即使來到回收場,分揀機器亦只會當垃圾處理,因為分揀機無法識別黑色。
 
既然如此,為啥還要染黑?原來與消費心理有關。食物在黑色塑膠襯托下,看起來更美味,也更高級。市場學還有個「七秒鐘定律」,指消費者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時,僅需七秒便確定是否鍾情一件貨物。在這電光火石間,色彩起着67%或以上的決定性作用。無奈「黑色令人目眩」,人們因顏色買下商品,但難以回收的食物包裝頓成垃圾,半點也不高級,反之低級至真。
 
國際社會責任認證組織(WRAP)2017年向英國地方政府提出,黑色塑料包裝既無回收之實,便應定性「垃圾」(Rubbish),同時呼籲包裝業界拒用。英國馬莎百貨身體力行,承諾預製餐盒及蔬果不再用黑膠,並在本年內擴展至鮮肉包裝上。可口可樂集團亦宣布旗下第二大品牌─雪碧─會脫下用了五十八年的綠色設計,9月起改用透明樽,提高循環再用的價值。南韓環保部門更明確,宣告12月25日起,一律禁止飲品用顏色膠樽。
 
努力改良產品設計,值得鼓勵,不過也別以為改用透明包裝就一了百了。到過灘岸清理垃圾便會發現,撿得最多的膠袋、膠樽、食物包裝等用完即棄塑料,大多透明,而且數量有增無減。要有效對付塑膠挑戰,大家務必「俾啲顏色佢睇」,重中之重,是向短命膠講拜拜。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19年12月12日《明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