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披露環保及管治信息 有助提升上市企業回報


綠惜地球促請上市公司承擔企業責任,披露更多減排減廢數據。(圖左:劉兆朗,綠惜地球項目主任; 圖右:鄭宜琪,低碳亞洲高級項目主任)
 
(2019年7月16日新聞稿) 香港交易所(下稱「港交所」)正進行公眾諮詢,要求所有上市公司撰寫《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下簡稱「ESG報告」)之餘,還須披露更多溫室氣體、減廢等關鍵資料。綠惜地球在檢視50隻恆生指數成份股的ESG報告後,發現報告在環保及管治上質素參差,促請加強規管。
 
綠惜地球指出,ESG表現好壞,可以與股民荷包及上市公司股價息息相關。哈佛商學院教授George Serafeim追蹤180家美國上市企業在1993至2013年的回報表現,發現著重環保責任的投資組合,回報為沒重視者的兩倍。具體而言,重視環保責任的投資組合,每一美元投資平均增值至二十八美元;相反,則只增值至十四美元。至於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2018年調查全球118位資產擁有人(asset owner)後亦發現,七成受訪者會在作投資決定的時候,參考企業的ESG報告。
 
對上市企業而言,沒做好環保及管治的風險管理,可帶來災難性的後果。2018年的加州大火,輿論相信與太平洋瓦電公司(PG&E)疏於管理的電線線路起火有關,一年之後,該公司宣布破產,行政總裁引咎辭職。再舉一例,2012年颱風Sandy導致紐約曼克頓下城嚴重水浸,金融區被迫停工兩週,過海地鐵隧道及近岸車站至今還在修復中,紐約大都會運輸署(MTA)估算颱風令地鐵系統損失價值約48億美元的資產。本年三月紐約市長白思豪也宣布計劃注資100億美元建設海堤,防止百年一遇的洪水。
 
港交所正開展的「檢討《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及《相關《上市規則》條文」公眾諮詢,透過檢討以下四大範:1. 提升ESG報告的標準,期望在2020年追上國際標準;2. 加設強制披露要求;3. 要求企業解釋清楚董事會對撰寫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事宜的監察和管理;以及4. 解釋報告如何應用匯報原則及披露匯報範圍。檢討中的環保部分,則著重新增有關氣候變化信息的層面和加強披露環境關鍵績效指標目標。
 
國際間亦有較佳的溫室氣體排放披露做法,企業應按範圍披露溫室氣體排放信息,主要分三大範圍,即「範圍1」:涵蓋由公司擁有或控制的業務的直接產生的排放;「範圍 2」涵蓋來自公司內部耗用(購買或獲得的)電力、熱能、冷凍及蒸汽產生的「能源間接」排放;及「範圍3」:涵蓋在公司以外產生的間接排放,例如員工乘坐飛機出國公幹所帶來的排放。
 
綠惜地球指出,若果知悉企業因為商務公幹令「範圍3」排放量大,便可採網上遙距會議等對策。而現時只提出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無法向投資者清晰表達排放來源,以及其相應的減排措施;假若連減排目標也欠奉,就難說服投資者相信企業有心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
 
至於廢物管理部分,如企業選擇依循全球報告倡議組織 (下簡稱「GRI」)標準披露廢物棄置以及產品和包裝回收的要求,便須按類別(有害、無害)及處置方法(例如回收、堆填、焚化)劃分及公布棄置量;及提供回收產品及其包材的百分比 。綠惜地球認為,企業倘若只披露回收量,而不同時披露棄置量甚至製造量,便無法有效評價回收成效。進一步而言,按業務類型統一ESG報告中廢物製造密度,例如披露平均每一元生意額計的廢物製造量、平均每名員工計的回收量,更能比較同類業務的減廢績效。
 
本會檢視恆指成份股的ESG報告,整理其披露溫室氣體及廢物兩方面的表現,釐定出「I、II、III」三級結果,當中「I 級」代表貼近GRI等國際標準,「III 級」只貼近港交所現行指引,「II級」則介乎兩其之間。
 
在披露溫室氣體排放方面,24%(12間) 報告僅能貼近港交所現時的披露要求,即披露溫室氣體的排放總量 ,故被評為「III 級」。
 
另外46% (23間) 被評為「II級」的報告,有細分溫室氣體範圍1、2的排放。而能夠做到細分數據,披露足夠重要性的範圍1、2和3的溫室氣體排放,較為貼近GRI、TCFD 於2017 年6 月發表的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建議等國際標準及指引的ESG報告者,只得30% (15間),均被評為「I級」。
 

 
有鑑於近年全球對減廢及走塑的高度關注,本會也評估成份股ESG報告在這方面的披露情況。結果發現,只貼近港交所標準、公布有害廢棄物總量及無害廢棄物總量的「III級」報告高達34% (17間)。進一步發放廢物回收總量歸納為「II級」,共12% (6間);至於願意讓讀者完整了解企業的廢物及回收管理狀況,做到公布分類回收物種類的數據者為之「I級」,有34%或17間。另外,有20%或10間企業並沒有提供任何廢物產生量、棄置量與回收量的數據,故評定為最低級的「不能評級」。
 

 
整體而言,成份股在披露溫室氣體排放信息上,相較廢物方面為佳,但仍分別有24%及54%的企業落入「III級」(甚或不能評級)水平,披露工作有待加強。綠惜地球歡迎港交所檢討ESG報告披露標準,同時提出以下回應,強化規管:
 
減排及減廢部分:
– 諮詢文件提及強制企業公布範圍1,2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並不足夠。範圍3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數據亦應該提供。而排放範圍應包含但不限於產品的生產至運輸,還須涵蓋用家使用、末端處理(例如堆填或焚化)的排放量,才能觀照全貌;
– 同意企業除披露減少溫室氣體及減廢等污染物的「成果」,還應進一步公布「減量目標」,以回應全球愈趨嚴峻的氣候變化及廢物挑戰;
– 披露廢物數據上,不少企業只公布回收量或回收率,而針對特定行業(如產品製造),企業必須同時公布重用原材料 (例如塑料包裝)的耗用量及原材料減量目標;
– 消費產品及服務業相關企業,應披露塑膠包裝使用量,全面禁用微塑膠的目標和時間表;
– 提供有效、可比較、按業務分類的數據,例如使用跟同行一致的單位,以計算碳排放密度及廢物產生/回收物密度,以及按業務分類的回收率。
 
管治部分:
– 與關鍵持份者(如:管理層、前線員工、用戶、投資者等)就ESG匯報事宜進行溝通 ,並完整披露其意見及企業的回應;
– 完善供應鏈管理的環境責任,要求供應商、生產商、合作機構等提供環境數據,包括碳排放密度,廢物棄置密度,回收率等,並加進企業自己的排放數據之中。
 
數據部分:
– 檢討數據收集方法、計算方法及表達方法,在報告中詳細列明數據收集範圍,附以詳細表格列明分類明細;
– 上市公司有責任方便投資者閱灠有關資料,而非要在茫茫機構網頁中「尋寶」;故促請企業盡量把環境數據系統地在ESG報告內表達,避免在網頁其他地方公佈詳細數據及第三方認證文件,方便公眾直接查閱。即使因版面所限而無法在報告中詳細披露,也須於相應的環節或報告索引清楚列出資料的位置 (例如網頁超連結、另一份資料表的超連結和頁碼);
– 是次更新也提議ESG報告無紙化,綠惜地球歡迎這個更新,同時建議所有ESG報告在目錄及索引中的頁數加上超連結,增加可讀性。
 
綠惜地球表示,在減廢走塑和節能減排上,全港市民有責,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上市企業若可以加強披露環保信息,做好管治,更能發揮減排減廢的積極效果,故呼籲社會把握在本周五 ( 7月19日)諮詢截止期前,表達意見。詳情:
https://www.hkex.com.hk/-/media/HKEX-Market/News/Market-Consultations/2016-Present/May-2019-Review-of-ESG-Guide/Consultation-Paper/cp201905_c.pdf
 

 
註:
感謝「低碳亞洲」擔任是次研究之技術顧問,幫助本會了解港交所ESG報告指引以及其他國際標準(如: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準則)之要求,並提供建議。是次研究之數據均由本會自行收集和分析。
 
研究成員:
香港城市大學實習同學陳港鴻
 
傳媒查詢:
綠惜地球項目主任 劉兆朗; 綠惜地球創辦人及總幹事 劉祉鋒 37088380
 
 
按此查閱完整研究報告(只提供英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