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本港兩百多萬股民之一,就別錯過香港交易所正進行的《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下簡稱「ESG報告」)公眾諮詢。
ESG報告不是新事,港交所在2013年首次要求所有上市公司每年提交,以披露環保(氣候變化、廢物管理)、社會(平等機會、私穩、產品安全)及管治(反競爭行為、董事會成員組合、商業道德)等重要信息。乍聽或者頭昏腦脹,但有外國研究比較重視ESG報告和不重視的上市公司,發現前者的回報比後者高一倍之多;可惜香港在這方面欠缺研究,讓股民少了投資參考。
所謂發財要立品,愈來愈多投資者在乎公司的「品德」,例如有否刻薄工人、可曾失德亂排污染物,間接令重視ESG報告的公司得到更大回報。
不重視ESG報告 股民「跌」錢?
盡管ESG三個字日漸普及,香港金融發展局去年底發表報告,提醒「許多已發展經濟體都察覺到ESG投資的重要性和潛力,但香港在建立完善的ESG投資生態系統方面似乎落後於人,未能盡享相關好處。」顯然,不重視ESG報告會令股民「跌」錢。
金融發展局的報告還指出,上市公司的報告質素「良莠不齊」。而港交所的ESG標準更比國際差一截,無法跟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相匹配。樂施會日前發表「恒生指數成分股『企業社會責任』透明度調查」報告,發現50家恒生指數成分股公司中有9成,在社會責任資訊披露表現不及格,在人權方面的披露尤為落後。
訂減排減廢目標 應對環境危機
2008年,蒙牛生產的嬰兒奶粉被驗出含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大大影響商譽,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更撤銷其「中國名牌」稱號,該公司在港一度停牌,復牌後股價單日暴跌6成。在2010這一年間,富士康深圳廠房共11名工人連環跳樓,造成九死二傷,輿論直指富士康虧待工人,令母公司鴻海集團在港股價在一日內折損近1成,連帶大客戶蘋果也展開富士康對員工自殺處理方法的獨立調查,並且在其後的供應商責任報告,提出多項保障員工的措施。這些令人記憶深刻的例子,何嘗不是與ESG有關?就是說,即使理直氣壯追逐銅臭,但企業也該做好相關的風險管理,避免出事時後悔莫及。
港交所現正進行的諮詢內容,將在環保部分加強披露溫室氣體排放的數據,這方面綠惜地球大表支持。進一步說,在全球廢物及塑料危機下,企業——特別是零售、飲食及包裝業——更有必要發放各類廢物的使用量、棄置量、回收量和減廢目標,積極應對環境危機。而近年多了上市零售公司公布拒售含微塑膠產品,便是一例。
當社會着眼個人少用飲管、做好節能的同時,別忽視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只要上市企業加強披露環保信息及減排減廢目標,做好管治,無論地球先生抑或企業回收,都會雙贏。
我們呼籲社會把握在下周五(7月19日)諮詢截止期前,向政府提出回應。詳情:
https://www.hkex.com.hk/-/media/HKEX-Market/News/Market-Consultations/2016-Present/May-2019-Review-of-ESG-Guide/Consultation-Paper/cp201905_c.pdf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19年7月13日《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