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論」惹爭議 勿以政治污染科學

快將離任的特首梁振英拋出「南風論」,激起天文台前台長李本瀅在網誌反駁,批評政府不重視科學,欠科學常識。即使署理環境局局長陸恭蕙之後主動致電電台「補鑊」,指梁的說法只是最高層的客氣說話,仍無法平息風波。

 

梁振英上月率團考察粵港澳大灣區,回港後接受電台訪問順帶談及霧霾問題,提及「過去吹南風天嘅時候,近香港嘅廣東城市如果有啲霧霾等等,咁佢話你香港污染物吹咗過去;反之吹北風天嘅時候呢,我哋就埋怨廣東。」

 

港引致粵霧霾 機會偏低

 

污染無疆界,空氣污染物也不會在羅湖橋前止步。不過,特首以上一番話,經不起科學考驗。李本瀅便以「香港輸出霧霾」為題發表網誌,指出要引致廣東霧霾,須符合兩個條件,第一是吹南風,第二是空氣要穩定。然而,要同時出現以上情況機會偏低,所以「難以支持(特首)有關說法」。

 

陸恭蕙其後致電電台,表示:「要同梁振英講一句公道說話,在環保方面,他是大力撑我們做事。」撑與不撑是一回事,但說的是否事實,卻是另一回事,務必尊重科學。撇開毒霾不說,即使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懸浮粒子等關鍵空氣污染物,珠三角與香港產生的量,也是八對二之比,特首簡化地提出相互都有影響,卻不談彼此污染物比例非對等的關係,便有誤導之嫌。

 

珠三角污染源 粵8成港2成

 

對普羅市民而言,很難搞得清空氣污染物,更別說弄清污染來源。這時候,更要借助科學。廣東省環保局副局長李伊惠在2000年,也曾拒絕承認廣東是空氣污染源頭,反指內地空氣質素說不定受「香港穢風」影響。所幸粵港政府兩年後公布的《區域空氣質素研究》,揭示珠三角地區的空氣污染八成源自廣東的證據,香港只佔兩成,平息了污染源的爭論。

 

再科學點說,「在夏天,東南季候風很容易把香港的污染物往廣東吹去(但並非霧霾),在冬天,西北季候風則會把大量污染物從廣東帶到香港;在氣流停滯的時候,本地污染源對香港的影響最大;風和日麗的天氣有助光化學煙霧的形成,令污染物難以消散。」以上文字,轉載思匯政策研究所的《空轉引擎:香港環境政策1997-2007》,而作者便包括陸恭蕙。

 

港逾半日子 污染源自本地

 

科學清清楚楚說明了誰是主要污染源,但這不代表我們該「蹺埋雙手」,只待內地做事。也是多得科學,香港科技大學2007年研究發現,本港有53%的日子,空氣污染的主要源頭來自本地-即使香港只佔珠三角區域兩成空氣污染物。以上研究在在提醒我們,不能對本地產生的空氣污染掉以輕心。

 

南風論爭論未止,傳媒問特首如何回應,沒想到他輕輕一句「這是廣東的說法」作答,而迴避了失言的責任,表現令人失望。有環團批評,梁振英貴為政協副主席,才會在談論區域空氣污染問題上討好內地。

 

對此,筆者不得而知,但總認為,至少在空氣污染問題上,請政府「科學的歸科學,政治的歸政治」,勿以政治污染科學。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17年5月6日《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