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一條龍減廢 新政府調架構

以777票勝出的候任特首林鄭月娥,聲言上台後先着眼民生事宜。然而,民生事未必無風無浪,如廢物按量收費政策,便要向全港千家萬戶和工商業的口袋打主意,縱使議事堂內不乏「支持原則」之音,但社會雜音可期。其中最響的雜音,是質疑政府缺乏減廢和回收的決心。

 

做好減廢回收,受諸多主客觀因素限制,譬如外圍回收品價格低迷、公眾乾淨回收意識未到位……既然知道挑戰重重,就更要創造其他可能性。對此,筆者建議林鄭把握改朝換代的契機,改組部門架構,把食物環境衞生署處理垃圾的潔淨組撥歸環保署,一條龍發揮減廢、回收及廢物收集的功能,避免目前兩個部門割裂的分工,才可發揮更大的減廢效益,追上競選政綱中「帶領香港達成10年減廢4成的目標。」

 

「一條龍」是個關鍵詞,因為廢物管理,是一條彼此相連的鏈條,掉了其中一環,都會影響成效。

 

環保食環署2部門 斷減廢鏈

 

舉如環境局負責訂定減廢及回收政策,但處理街頭回收箱的,卻是食物及衞生局轄下食物環境衞生署的潔淨組,結果是:「回收量是向環保署呈報,食環署毋須理會計劃的成效,前綫監管者亦無責任提出任何回收的工作意見。由於(環保、食環)兩個部門之間權責不明,大家會見三色回收桶經常被當垃圾桶……針筒、血棉和牛頭都回收過,負責監管的食環前綫能向誰反映?政府本來應該首先處理好部門之間的矛盾……」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職工權益工會上周便舉行記者會,把前綫員工的一肚鬱悶傾倒出來。

 

除了員工一肚氣,割裂的部門分工也曾引發以下的尷尬例子。食環署作為政府「惜食香港督導委員會」成員,因沒有積極支持開放轄下街市予民間團體接收剩菜,引發環保組織「綠領行動」不滿,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對食環署來說,盡早清掉街市剩菜,保持所謂的市容整潔是要務,減廢不在優先考慮之列。明顯地,剩菜不是垃圾,而是食物,但減廢鏈條中食環署那一節失靈了,也令食環署員工孭上不環保的黑鑊。

 

協調組長僅折衷 難保長效

 

林鄭月娥和曾俊華為官多年,充分理解政府部門間割裂分工的限制,所以競選期間先後提出衝破束縛的想法,包括重新布置政策局職能。曾俊華便撰文承認:「政府在跨局、跨部門的工作上長久缺乏配合與合作,經常為市民所詬病」,遂提出「分配不同局長擔當『協調組長』一職,以提高施政效率和協調程度。此外,為了理順各政策局的職能與權責,我會在不增加司長、局長及常任秘書長人數的前提下調整政府架構,藉以協調相關職能。」

 

「協調組長」是折衷手段,避免重組部門的大手術。然而,這樣的「協調」始終難以釐清各部門工作的優次,可能只產生一時之果,不會發揮長遠效益。

 

須重組「手術」 新班子勿失機

 

調整政府架構,絕非洪水猛獸或者新事物,在林鄭月娥政綱中,便提出「分拆運輸及房屋局,凸顯海運和空運產業的重要性;把土地和房屋合併成一個局等」。過去減廢意識不高,(市政局)食環署與環保署分而治之尚可理解,但時移勢易,把食環署潔淨組撥歸環保署管轄,正正縫合兩個關鍵部組的工作漏洞,重建及強化減廢系統。即是說,一個鋁罐無論掉在地上、落入垃圾箱抑或回收設施,都會優先被送到回收系統,避免墮入堆填、焚化的深淵。

 

林鄭的環保政綱中提到,「下屆政府會持續執行各個環保範疇的藍圖,並確保不同政策局及部門能充分配合」。廢物收費政策挑戰重重,未來特首既要大力支持,也須前瞻地早作部署,以推動香港邁向惜物減廢的綠色新紀元。而趁政府換屆調整部門架構,機不可失。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17年4月8日《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