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淚煙或礙健康 政府應做6件事

近日的社會事件,令網上社交平台也充滿硝煙,人人立場先行,劍拔弩張,一觸即發。在催淚彈問題上,有指摘示威者不對,有批評警方濫放,難以找到交集點。然而,催淚煙不分藍黃,只要吹到你府上、你孩子的校舍、你買菜的街市,便無法與閣下和家人的健康分割來看。所以,不如先對近月發放的七千多個催淚彈,來個基本理解好嗎?
 
接觸氯元素 長瘡數年方撫平
 
常跑在示威最前綫的網媒記者陳裕匡,10月中手臂出現六至七粒一毫子般大的灰啡色瘡,範圍及半隻手掌大小,中醫說是氯痤瘡,估計與催淚彈有關。
 
內地紀錄片導演王久良額頭也長過氯痤瘡,那是一個大膿疱,會潰爛然後結疤,造成很大的痛楚,幾年後傷口才撫平。他告訴筆者,那是拍攝《塑料王國》時經常出入「山寨」廢塑處理場,吸入廢塑料中的氯元素所致,而這種瘡,在處理場的工人身上相當普遍。
 
這兩個例子的共通點是,因接觸氯元素而惹禍,而無論是塑料中的PVC,抑或催淚劑固體(CS),都含有氯元素,燃燒時可釋出惡名昭彰的致癌物二噁英。所以過去兩日在公民社會的討論,也從氯痤瘡延伸至二噁英。
 
警方在周四的記者會上反駁,「正常和合法使用催淚煙,驅散有暴力傾向的示威者屬安全,指接觸催淚煙產生永久後遺症的情況極少見,又強調警方使用催淚煙符合世界不同準則,法國、比利時和美國都在使用,不明白為何有人將二噁英與催淚彈扯上關係。」
 
說的沒錯,在「正常和合法使用」下,催淚彈理應相對安全,問題是這裏的「正常」不是指射進室內、射頭、甚至密集地在各區「放題」。至於催淚劑會否引發二噁英,還須視乎成分,以及燒燃的溫度有多高。然而,連食物及衞生局長陳肇始早前也不得不承認,政府對警方目前使用的催淚煙成分「了解有限」。
 
催淚性毒氣CS在不同溫度會分解出多少有害氯元素,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就此發表論文。論文指出,CS在96℃左右熔融;310℃左右沸騰;450-550℃之間發生首次熱分解,而分解物又與溫度起着密切關係。值得注意是,「550℃的分解產物有4種;650℃的熱分解程度加深,分解產物多達10種。」研究羅列這10種分解物,幾乎都是氯元素的家族成員。因此,論文建議「煙火劑的燃料溫度以不超過450℃為宜。」(資料來源:「鄰氯苯亞甲基丙二腈的熱分解性能研究」,2016年1月,《質譜學報》)
 
然而,近日關注催淚彈議題的香港大學化學系博士、前中文大學講師K Kwong於網上撰文指,國產催淚彈最高溫度可達3,300℃。
 
意大利學者Massimo Zucchetti 2015年發表的論文《Damage to Man and Environment of Tear Gas CS》中提醒,CS非致癌無害論,乃基於三十年前的過時結論。最新研究顯示,CS的運作機制「不僅有毒,甚至致癌」,認為應禁止警方用其驅散人群。
 
環境衞生局有責 勿置身事外
 
由此觀之,公眾對催淚彈的憂慮,合情合理。當局「只要信,不要問」的態度,已經無法服眾。當務之急是警方堅守嚴謹的使用操守,回歸專業和克制。此外為釋除疑慮,政府至少應該:
 
l. 公布催淚彈成分;
 
2. 檢測及公布催淚彈的燃燒溫度;
 
3. 檢測及公開燃燒後的分解毒物數量和其毒性;
 
4. 提供合適保護裝備予前綫人員,特別是最弱勢的清潔工;
 
5. 教育局、康文署必須派受專業訓練的人員清潔受催淚煙、催淚水劑污染的公園和學校等地。
 
6. 受催淚煙、催淚水劑污染的學校於清潔後,必須委託機構或開放予公眾團體監察催淚氣體殘留水平,以制定合適方案,保障學生健康。
 
最後,環境局及食衞局勿置身事外,在守護香港環境和公眾健康上,你們責無旁貸。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19年11月16日《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