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萬世的賭注

推荐HBO甚獲好評的劇集《切爾諾貝爾》(Chernobyl),此劇重塑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災難,在虛虛實實之間,甚有警世意味。劇中講述核電廠出事不久,有高官輕率地聲稱災場輻射與照X光檢查的影響差無幾,殊不知正如熒幕中的核專家所言:「每一顆(電廠洩漏出的)鈾原子,等同子彈一樣危險」。
 
比子彈更厲害的,是鈾原子的輻射「能穿透一切物質,金屬、水泥、肉體」;而出事的電廠擁有三萬億顆那樣的子彈,部分更可持續發射五千年。
 
人類從沒經歷過這種形式和強度的「槍林彈雨」,以致首批到場的消防員像布娃娃似的,一上場便敗陣,送院後一個個在劇痛中犧牲,死時全身潰爛沒剩一塊好肉,遺體還得放進鉛棺,深埋地下再以水泥密封處理。
 
回到史實,烏克蘭能源部長曾經為核電安全作出保證,聲稱「核心熔解的機會是一萬年一次」。結果時間給他開了一個大玩笑,把時鐘大大的撥前了,先有切爾諾貝爾災劫,再來輪到福島。當兩場核變失控的核輻射依舊在張牙舞爪,大家可曾想過在全球四百多座核電站內產生的核廢料,什麼時候會鬧脾氣?
 
核電廠的核廢料分兩大類,第一類是數量最多的低中放射性廢物,例如穿過的保護衣和反應堆後備零件;另一類屬高放射性,譬如用過的燃料棒。別看輕低中放射性廢物的殺傷力,它們一般要被監測三百年,以確保安全穩定;而在三百年的日換星移之間,人類已經經歷許多代人了。
 
相對之下,要等到高放射性廢料不作怪,也就是行內所說的半衰期(period of decay),更要等到天荒地老。例如鎝-99的半衰期為21.1萬年,需要隔離放置最少三千年,才有馴伏的可能。至於能引發核分裂反應、可用作核電及核彈的鈾235,負責監測香港輻射水平的香港天文台便指出,其半衰期更長達七億年。
 
與其跟這些高放射性垃圾鬥命長,不少人選擇「冇眼屎、乾淨盲」,提出扔到深海、甚至射上太空。台灣一度欲與北韓簽約,將島內六萬桶低放射性核廢物搬到平壤腳下埋掩,但計劃泡湯,唯有繼續把核廢料貯存到原居民棲息的蘭嶼島上。
 
供電香港的大亞灣核電廠又怎樣處理核垃圾?中低放射性廢料會被密封於儲存罐內,送到大亞灣以北5公里的北龍處置場淺埋。至於高危的高放射性核廢料,按中電網頁顯示,「一般存放在燃料儲存水池約八年,之後會被運送到中國西北部的乏燃料貯存設施。」不過這座貯存設施,最快2050年才建成。
 
對於當中三十一年的真空期,有傳媒便指多個核電站暫存核廢料的乏燃料水池,已快供不應求;大亞灣有關設施更見飽和,2013年起要將廢物轉移到隔鄰的嶺澳核電站。
 
今年7月,切爾諾貝爾核災難的三十三年後,新「石棺」終告落成。這座重逾4萬噸的金屬保護罩,作用是防堵當年爆炸的反應堆輻射外洩。只不過,這耗資近200億港元的石棺,預計一百年便會壽終正寢,不單無法治本,連治標也挨不了多久。
 
福島核災後,在原本擁抱核電的德國,總理默克爾率先宣布放棄核電:「問題不在於德國會不會發生像日本那樣的地震,而是我們已經無法相信,至今的風臉評估。」對於核能,人類處理得裙拉褲甩,試問誰能擔保這千年萬年之約?誰有權以子孫後代的安危作這場豪賭?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19年9月5日《明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