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美司法合作 源頭遏電子垃圾


自2016年至今,環保署共截獲30宗從美國非法進口有害廢物個案。圖為截獲的廢印刷電路板。(政府新聞處圖片)
 
 
美國有位長袖善舞的電子廢物回收商,打正綠色旗號標榜做好回收,11年間客戶由大企業到美國政府都有,風生水起之際,卻栽在香港海關和環保署手上。
 
在其運往香港報稱「廢五金」的貨櫃中,查獲約200部廢陰極射綫管顯示器、俗稱「大牛龜」的舊款電視及1公噸廢電池。而這些掛着廢五金「羊頭」的廢物,實質全屬有害電子垃圾。人贓並獲,毒物被悉數遣返美國,案件通報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
 
出口電子垃圾 美回收商囚3年
 
上月,芝加哥聯邦法院以非法出口有害電子廢物、詐騙和逃稅等罪名,判處該回收商監禁3年及罰款120多萬美元。
 
然而,香港政府上月底發出這則新聞公告,翌日,印象中只得一家中文傳媒報道,搬字過紙,沒有跟進。
 
我不再是環保記者,但總覺光是判刑,已有相當的新聞價值。再說,香港環保署和海關其實早於2011年便緝獲有關貨櫃,歷時八載至今年4月才判刑,箇中應該還有故。
 
這次判刑重點?不如來個比較:今年4月,粉嶺裁判法院對另外三家入口電子垃圾的公司,總計只判罰5萬元;而2017年7月本地首宗因非法貯存電子垃圾而遭判處入獄的案例,也不過入獄兩周。相較之下,芝加哥的判刑,絕對不輕。
 
說回文首的案件,案中47歲的回收商Brian Brundage,早年在芝加哥郊區發迹,成立電子回收公司後誇下海口,聲言在其嚴謹管控下,「沒有廢物會落入填埋區」(nothing that leaves here goes to a landfill)。事實明顯並非如此,大部分收來的有害電子垃圾,不是送到堆填區,就是運到太平洋彼岸的中國或其他發展中地區,交付當地的垃圾貿易買家。
 
根據芝加哥法院資料顯示,蒐證期間發現Brundage還存有數以萬計的CRT顯示器和其他電子垃圾,都是客戶真金白銀付了費、要求Brundage好好處理而沒處理的罪證。也因此,當地傳媒以「他不是一個好商人,而是一個熟練的騙子」(He is not a good businessman. He is a skilled liar)為題,形容其惡行。
 
據悉,香港拆穿了Brundage的西洋鏡後,美國執法部門順籐摸瓜揭發更多罪證,譬如非法處理電子垃圾這勾當,原來早在2005年開始。司法過程耗了不少日子,便是要把罪行一網打盡。
 
美出口最多電子垃圾 港應嚴把關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垃圾出口國,要有效對付,個別國家或城市絕不能單打獨鬥,必須依仗國際間同心協力,加強情報交流。事實上,2016年至今,香港環保署共截獲30宗從美國非法進口有害廢物的個案,並與美國當局交換情報,成功檢控12個入口商,其餘個案正在調查或已排期等待審訊。
 
本港管制四電一腦廢物的廢電器計劃去年底開展以來,社會較多聚焦幾天內上門回收大家的舊電器,其實還應重視其監管非法進出口及處理、堵塞有關毒物流入本港及輸出發展中地區的重任。
 
香港作為自由港,做好把關,勿讓香港淪為有害垃圾自由港,角色至為重要。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19年5月20日《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