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紙圍城周年 短中長策救回收業

本港停收廢紙事件快一周年,去年僅4天廢紙圍城的窘況,歷歷在目。
 
這起源自於中國宣告收緊廢品進口的措施,打亂全球以及香港的回收秩序,影響餘波至今未減。
 
這一年間,4間回收廢紙大戶未到租約期滿,因自家紙廠取不到批文,或成本考量,相繼退出柴灣及醉酒灣的廢紙碼頭業務,其中一間月底退場的機構,還是本港上市公司呢。
 
中國整頓回收業 推「24味」限令
 
回想去年7月,中國發出俗稱「24味」的回收限令,明示內地不會再成為全球低端廢品的垃圾場。即使進口廢紙,也要做好報紙、辦公室紙張、紙皮等仔細分類,並且大大提高雜質含量門檻。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一度停發批文,造紙廠在欠缺入口配額下而全綫停擺,導致香港廢紙大量囤積,並引發去年9月中廢紙出口商發起的停收行動。
 
過去,中國造紙廠並無批文困擾,只要向中央申請配額,基本上是要多少,批多少。自「24味」措施下,除停發批文整頓行業外,還預示踏入2018年起,會大幅削減進口廢紙批文總量,難怪本港回收業憂心忡忡。
 
內地收緊入口 回收業打擊大
 
還幸在關鍵的批文配額問題上,香港基本上「大步⻊南過」,廣東紙廠承擔起政治任務,會接收香港廢紙至2019年底止。這樣說,並非代表廢紙問題無風無浪,反而是前路茫茫。原因有二:
 
第一、內地嚴格收緊入口要求,無論是街邊回收小店、抑或是拾荒基層,都要花更多時間和人力分揀紙張,這代表成本增加了,同時間能出售的廢紙量減少了,利潤自然攤薄。關注拾荒者及回收的「拾平台」3月訪問了59間回收舖,絕大部分對經營現況及前景叫苦連天,擔心再難撑下去。
 
第二、中國國務院已發出文件,明文「2019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意思是,凡國內自家有供應的廢紙等資源,都會進一步收緊、甚至全面停止入口。就是說,對高度依賴出口內地的香港廢紙業而言,中國一旦進一步收緊香港的入口配額,甚至全面關閘停收,對街角舖及整個回收業,都可構成沉重打擊。
 
有說中國政府在2020年,仍會特別「關照」香港廢紙出口,免受以上國務院的條例規限。問題是,香港與內地同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倘若香港在出口廢紙上擁有特殊待遇,可觸發其他會員國申訴,質疑有違公平貿易而引起糾紛。
 
增撥用地設回收基金 謀出路
 
要走出廢紙困局的愁城,香港有必要重建本地的回收產業,避免完全依賴單一市場。對此,香港政府訂出以下對策:長遠而言,環保園提供一幅兩公頃土地,用於發展本地造紙廠,並已推出招標。中短期,則是透過增撥用地和「回收基金」派錢支援業者購買生財工具。
 
面對廢紙產業結構性的挑戰,沒有人敢說以上措施能帶領產業闖出新天地,只能盡力而為。不過,近期中美貿易戰蔓延至回收業,內地對美國廢紙加徵25%關稅,香港廢紙理應增加了價格優勢,或許是近期的利好消息吧。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18年8月25日《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