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介入收膠 為垃圾費鋪路

香港廢塑膠棄置量大,2016年回收率只得14%,加上內地收緊進口塑料規定,情況雪上加霜。環保署周三(11日)刋登題為《廢塑膠回收服務先導計劃意向調查》的廣告,正式宣告政府「介入」回收廢塑膠市場。
 
下價膠無市場 政府介入回收
 
政府一直把回收廢塑料的角色推給自由市場,但自由市場最現實:有價便爭着做,價賤便無人問津。前述14%的回收率,意味着本港每日約有2,000公噸廢膠,因商業算盤打不響而落入堆填區,即使當中很多是有價值的資源。簡言說,中下價的回收品本來就不該完全交由自由市場運作。
 
中國今年起實施洋垃圾禁令,正正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環保署在廣告中亦明示,「回收業界一直沿用的廢塑膠回收作業模式(即收集、打紮和出口)已不可持續」,署方繼而提出「推行免費的廢塑膠回收服務」,預計明年4月先在3個地區試行兩年,再逐步在全港18區推行,「服務的對象主要覆蓋各區公私營住宅、學校、公營機構及環保署轄下的社區回收中心和『綠在區區』等。環保署將以服務合約形式聘請承辦商直接從上述處所收集廢塑膠,並作進一步處理,包括分揀、破碎、清洗及熱熔等相應的循環再造工序,製成再生原材料或再造產品,轉售出口或供應至本地市場,以確保回收後的廢塑膠得到妥善處理。」
 
宣傳乾淨分類 嚴管承辦商
 
如是者,政府終於走出重要一步,掏納稅人的腰包委託承辦商上門收集廢塑料,避過塑料無人問津的窘境。筆者聽聞,收集的類型幾近包攬所有廢塑膠,看似相當進取。故此,這不僅在鋪建全港的廢塑料收集網絡,更重要是挽回公眾對回收系統幾近瓦解的信心危機。
 
綠惜地球一直呼籲政府推出類似的中央收膠計劃,所以對先導計劃表示歡迎。然而,筆者必須提醒,計劃要有效落實,必須留意以下事宜:
 
1.倘若計劃收集大部分塑料,更需做好乾淨回收、妥善分類的宣傳教育,例如教導公眾不可回收可降解膠袋,否則會大大折損再造質量,功虧一簣;
 
建回收系統 垃圾費後退場
 
2.監管機制上:(1)要嚴格確保入標者有足夠的處理設施及再造能力,並在合約中訂定賞罰機制,避免倘不達標導致的「和稀泥」結局;(2)防堵中標業者引入外來廢塑料「篤數」,騙取公帑;
 
3.合約條款上:(1)改善合約條款,避免價低者得的主導思維,讓大財團壟斷計劃,扼殺中小型回收商的生存空間;(2)加強社區教育的評分元素,提升乾淨回收效益;
 
4.提供用地,這是回收再造發展不起來的其中死穴,政府可考慮利用修復堆填區用地的空間;
 
5.待落實廢物收費、塑料容器生產者責任等法規出台,自會增加回收誘因,吸引業者進場,屆時政府可考慮逐步退場,減少與市場爭利。
 
先導計劃的出現,既是修建廢塑料的回收系統,但更重要的,相信是政府稍後推出廢物收費草案時,爭取議會及公眾支持法例的重要彈樂。畢竟,廢物收費強調「揼少啲,慳多啲」,倘沒法完善回收系統,「慳多啲」只會落得「慳啲」的負評。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18年7月14日《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