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棄托盤成行成市 減用 回收兩者並行

2018年2月26日最新情況:環保部門正面回應本會的訴求,指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和食環署轄下的三色回收設施,均可接受食物托盤。本會期待當局增設更多回收點,方便公眾。
 
(2018年2月22日新聞稿) 綠惜地球調查發現,超市售賣的肉食、蔬果,普遍附上用完即棄的食物塑膠托盤。至於領展轄下不少街市,也發現有肉檔轉用即棄托盤盛載。本會的超市調查便發現,57%到超市消費的市民,遇到以上「縛綁」即棄塑膠垃圾的銷售方法,讓消費者難以「走塑」。
 
本會在2月8日至13日內,在百佳、惠康和Aeon進行共四次調查,觀察一個小時內消費者購買貨物中有即棄塑料托盤的情況。結果在375位消費者中,57% (214人)有即棄托盤,平均每位顧客有1.7個即棄托盤。而最多的一位,有6件托盤,當中包括4盒肉類及2盒蘋果。沒有托盤者共43% (161人)。
 
至於最多食物托盤的貨品,分別為蔬果 (107件或32%)、肉類 (96件或29%)、其他包裝食物(69或18%) (其他包裝食物,即壽司、蛋糕、水餃等)。
 
綠惜地球發言人稱,即棄托盤成行成市,但政府現行的「三紙二膠」措施,並沒有積極支援回收這類塑膠,只鼓勵公眾自行交到僅有的五個「綠在區區」,僧多粥少。
 
本會指出,這些塑料托盤,是家居常見的回收品,政府應推動超市減用「無謂包裝」,同時也應高調宣傳,把「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和食環署轄下的三色回收設施,連結為回收的安全網,只要是乾淨的塑料托盤,均可接受。此舉方便公眾減廢之餘,也能挽回公眾對回收系統的信心。
 
塑料托盤容器,主要為1、5、6號膠,可出口東南亞,如果拉粒成原料,更可出口中國。本會調查發現,自內地公布收緊進口回收品消息後,香港已有多家回收商,購入1、2號以外的塑料拉粒機,意味並非沒有處理廢膠的設施。不過,若果政府不主動建立以上安全回收網,便無法儲存足夠的貨量,拉粒機也難以運作,形成惡性循環。
 
註:感謝香港城市大學實習同學 王翔、Penny Wong參與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