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懸起的那把環保利劍

有一把劍,懸在中國國門,殺氣騰騰,而且劍指香江。
 
絕大部分香港人都不知道有這樣一把劍,但劍氣所至,已令一些香港商人哀鳴痛哭,口袋「血流成河」。
 
口袋流血,因為中國海關今年2月推出為期一年的「國門利劍」政策,着力打擊進口洋垃圾、廢回收品等。而廢回收品一項,包括廢塑膠、電子垃圾、工業廢料等固體垃圾。這意味一班轉口廢塑膠、電子廢物的商人,運來的一個個貨櫃,卻不得其門而入,垃圾兌換不了鈔票。
 
類似的經驗,在2013年發生過。那年中國海關推出為期十個月的「綠籬行動」,加強查驗進口可回收物料。以廢膠樽為例,除非經切片及洗水等加工程序,不然僅僅打包就想出口中國,門都沒有。按香港政府說法,那幾個月間被拒進入內地的退港回收品貨櫃有二百二十六個,更有至少一百多萬公噸的廢塑膠要「掉頭走」。回收業界則估計,當年滯港貨櫃成千上萬計,商人血本無歸。
 
失去主要的出貨地,會拖累香港整個廢塑膠市場,你喝完要扔的膠樽、用完的洗髮水瓶子,即使放進回收箱,也苦無出路,於是爆出一則又一則膠樽淪落堆填區的事件。
 
幾年前的傷口尚未癒合,有綠籬行動2.0之稱的國門利劍,又給回收業者補上一刀。今年4月,習近平主持的「中央改革領導小組第34次會議」,通過《關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分行業分種類制定禁止固體廢物進口的時間表,分批分類調整進口管理目錄,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手段,大幅減少進口種類和數量。」
 
最後一段,講白了,就是中國發財立品了,再不要做世界的垃圾桶,還會用種種手段,拒絕回收品。說實在,中國是全球主要的垃圾進口國家,去年接收全球一半以上的廢料,當中混雜不少垃圾。而7月18日,中國正式去信世界貿易組織(WTO),今年年底開始不再接收包括廢棄塑膠、紙類、廢棄爐渣與紡織品等廿四類的外來垃圾,等同在利劍之上,再加上「落閘」時間表。
 
劍及履及,在這個7月,中國政府派出一千七百位巡查員,走遍所有持入口回收品執照的處理場,凡不合規格的,通通過不了這把國門的尚方寶劍。業內估計,六成的工場遭殃,要麼減產,減少排放污染,要麼索性暫停生產線,以保小命。
 
手起刀落,在習大大鐵腕下,聽說明年連經過切片及洗水程序的乾淨廢塑料,也一律禁止入口。一旦成事,可以預計,香港回收商生存環境會更艱難,膠樽回收率或會進一步跌穿2015年7.6%的水平,那麼香港堆填區每日接受的廢膠樽,極可能突破五百五十萬個大關。政府在積極擴建堆填區的同時,未知有哪道板斧,應對這個困局?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17年8月11日《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