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地廢氣東江水 新班子須正視

24個環保組織和學者就下任特首的綠色政綱,草擬了政策建言。為準備日前的聯合記者會,大家還費了一頓心神,思忖記者的可能提問,如:「是否支持梁振英連任」、「對現屆政府的綠色施政評價」等。沒想到記者會前,梁宣布不會競逐連任。

 

太側重發展 犧牲生活質素

 

反而,退休大法官胡國興、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近日相繼宣布參選。環保團體代表昨日(16日)便與胡官會晤,交流環保政策。先不評論胡官的環境政綱,但提出的說法「以人為本,重視環境承受力」,卻相當中肯,某程度呼應了環保團體「以人為本,重整我城」的倡議主旨。

 

這一屆政府,甚至是曾蔭權年代,過分側重經濟發展、基建發展和地產發展,加上落後的規劃思維,導致泥頭山事件、棕地無限擴張、機場第三條跑道等爭議接踵而至。這些所謂的發展,究竟有多少是造福社群?甚或只是不斷的犧牲大家的生活質素和生態環境。

 

很多人認為,環保團體終日「嘈嘈閉」,影響經濟發展,但細心回想,過往的發展觀念,是否反而是「阻住地球轉」的根源?綠惜地球、長春社、綠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會、健康空氣行動等綠色組織,早於今年2月開始籌備是次環保政綱建言,沉澱而成的內容,絕不止批判和空談。

 

優先規劃棕地 建公營房屋

 

就最受爭議的鄉郊及土地規劃來說,我們提出優先規劃棕地、保護郊野公園;同時建議成立土地保育基金,處理具高生態價值的爭議土地。具體而言,我們建議訂立棕地政策,配合鄉郊周邊環境,控制現時棕地不斷擴張的情況,釋放低效益的倉地及荒廢的已平整地段,優先用於興建公營房屋,回應住房需要,達致「以人為本」。

 

至於我城道路,其實是汽車主導、而非以人為本的設計。過去十年,私家車每年的平均增長率為4.6%,由2004年的39萬輛,失控地暴增至2014年超越54萬部。相較之下,行人空間被壓縮,不斷增建的架空道路割裂城市,廢氣圍城,何來以人為本?健康空氣行動月前在德輔道中試推行人專用區計劃,把核心商圈化作市民共享的公共空間,正正是給大家固化的腦瓜子,來點「重整我城」的綠色想像。

 

又例如,香港7至8成食水依賴東江,但東江總流量持續減少,對沿江主要城市供不應求,出現爭水情況。加上東江水單位水價不斷上升,最快7年便跟海水化淡一樣,甚至更貴,形成所謂的「黃金交叉」。到時候,相信香港市民、政黨會問:香港仍需要高比例的東江供水嗎?全球氣候變化加劇,區域水資源要可持續管理,絕不能待缺水才臨渴掘井,而是要未雨綢繆,這無疑是下屆政府任內要顧及的挑戰。

 

總的說,環團所提建議,有願景、有對策、也有提醒。

 

若要評價這屆政府的環保政策,筆者肯定政府就空氣、能源、保育、生物多樣性、廢物管理等多範疇提出的藍圖,但論成效、論進度,卻未符環保團體的期望。再者,環團普遍擔心梁振英虎視眈眈要開發郊野公園,偏偏葉劉淑儀在競選政綱中,也表示「研究發展接近市區的綠化地、林邊地及郊野公園」,這明顯觸及綠色組織的神經。

 

環保團體就下任特首的綠色建言,可參閱:http://greenearth.org.hk/2016/12/2016121101/

 

經濟日報 2016年12月19日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朱漢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