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 阿文 拯救美麗

黃英琦說阿文(林正文)跟我很像,所以介紹我們認識。

 

面前這個家伙曬得黑黑的,怎會像他?或許相似之處,是大家都愛替人執手尾撿垃圾。不過阿文很厲害,清的是整個蘭嶼的廢膠,即台灣人稱的保特瓶。

 

哈台族應該知道蘭嶼,那是台灣東南的漂亮小島,從墾丁往太平洋方向「游過去」,便會到。島上住著達悟族,是名信片上穿丁字褲的原住民;而阿文,也是達悟族人。

 

蘭嶼的美,帶來海量旅客及鈔票,但也帶來海量的即棄膠樽。「小時候封閉,沒見過保特瓶,覺得珍貴,便珍而重之放在家中。」現在,用一百個網袋收集,也裝不完。

 

回收,不是政府該承擔的責任嗎,為什麼要阿文去做?因為靠政府,蘭嶼沒未來。這緣於政府無心,也缺錢。

 

別人清垃圾,都用黑色垃圾袋,結果同時製造大批垃圾。他就地取材,用魚網製成網袋回收膠樽,整個收納流程,不額外為地球添負擔。收滿的瓶瓶罐罐,載回自家地瓜田(蕃薯田); 到快放不下,便把瓶子逐個逐個割破、放氣、壓縮,打包成大方塊,找船運到台灣本島。

 

別以為阿文靠這個維生,因為根本入不敷支。仍然去做,出於疼惜大地,不希望家園給糟蹋。他跟爸爸商量,說「地瓜就少吃一點吧。」

 

然而,膠樽實在太多,他索性把大方塊做成藝術裝置,擺在田地展示。剛開始還有點怕,擔心惹官非罰款坐牢,後來把心一横。

 

「不怕被抓嗎?」他大概豁出去了,認為萬一遭撿控,反而可引起傳媒關注,讓社會清晰知道: 蘭嶼根本承受不了這麼多即棄垃圾。今年八月,蘭嶼鄉政府便提出向旅客徵收「生態捐」,以污者自付原則,要求遊客分攤環境成本。

 

這個四面環海的孤島,除了遊人帶來的垃圾,海漂廢物問題同樣嚴重,偶爾會撿到南韓的酒瓶。在二戰年代,還漂來過手榴彈。當時大人不知道是什麼,撿了一個、撿了又一個,通統放在家裡。一次祖母拿來玩,扔到父親跟前,「呯」的一聲,爸爸滿身是血,還好沒掛掉。

 

阿文走的路很艱難,還好並沒有掛掉,反而造就了當地的人文風景,吸引到大學生、搞工藝的、做美編的前來幫忙、細細品味。最近,他為蕃薯田除草,用多得處理不完的保特瓶,當成建築材料,搭建教育基地:一座可以把有心人拉在一起,教育島上大小朋友關注廢膠樽問題的基地。

 

有機會到蘭嶼的話,不妨留意路上掛著收集廢膠樽的網袋,那是阿文的圖騰,它但在在提醒大家,記得自備水樽。

 

明周 2016年9月24日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朱漢強